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称“流动站“)设立于2003年,充分依托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师资和学术资源,以 “河北省脊椎动物系统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微生物育种和保育工程中心”为科研平台,支撑生物学和生物与医药一级博士授权点建设,助力“动物学与植物学”、“环境与生态学”、“农业科学”、“药理与毒理学”进入全球ESI前1%学科。
流动站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以中科院院士为引领,汇集了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专家等高层次人才20余人。教师队伍中具高级职称143人,具博士生导师资格教授45人。流动站拥有实验室面积1.1万平方米,收藏各种动物标本150余万件、微生物菌株3.5万号、植物标本3万号,建有部省合建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和研究平台,拥有高通量动态表型组学分析系统、同位素质谱仪、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先进仪器设备,总价值2.3亿元。
流动站聚焦四个研究方向:1.区域生态保护与环境修复 立足京津冀,辐射华北,依托京津冀生态安全与生态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北省白洋淀流域生态保护与京津冀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聚焦全球变化下典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研发和集成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构建生态治理模式。2.生物多样性与环境适应 依托河北省动物系统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生物互作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以国内领先的动物分类学团队为核心,整合昆虫生理和水生动物研究优势力量,聚焦区域物种多样性和资源保护,研究重要农林害虫的环境适应机制,开发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3.植物遗传与微生物资源开发 依托河北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区域农业与地方生物产业,利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挖掘重要植物和微生物种质资源,开展新型栽培技术研发和微生物菌剂推广。4.生物医药与疾病诊疗 依托新型药物制剂与辅料全国重点实验室、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接河北省医药产业,整合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临床医学院和药学院的研究团队,聚焦DNA损伤修复、神经发育的表观遗传等基础研究,开展天然产物筛选、纳米新药研发、肿瘤标志物鉴定、疾病诊断新技术、干细胞治疗等应用研究。
流动站建设发展20年,培养了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了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生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