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下午,河北大学燕麦基因组学与设计育种团队与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举行。团队负责人杜会龙教授、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玉祥、行政办公室主任刘文婷、知识产权与成果处处长任全军、谷子研究所所长范光宇、饲草作物研究所所长葛军勇出席并致辞。签约仪式由葛军勇所长主持。

王玉祥副院长致辞
王玉祥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市农科院在燕麦种质保护、利用以及育种应用研究方面历史悠久,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国内形成了明显优势。与此同时,市农科院在燕麦基础研究和分子育种研究领域存在短板。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河北大学在燕麦基因组学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展燕麦种质资源的评价、筛选、利用、改良和创新研究。他强调,此次合作不仅是双方深化合作的重要举措,更是服务国家种业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
葛军勇所长强调,市农科院是全中国最早一批开展燕麦育种研究同时也是唯一一个中途没有中断的单位,长期研究过程中积累了的丰富种质资源。双方前期交流已奠基互信,本次合作的基础是双方服务定位同频、愿景一致、优势互补,深度合作有利于实现共赢。
杜会龙教授高度肯定了张家口市农科院在燕麦种质资源保护、生物育种、成果转化及服务当地农业经济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表示其团队长期致力于燕麦基因组学与设计育种研究,在作物重要性状遗传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此次合作将有效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提升种质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国家种业战略。
仪式上,杜会龙教授与葛军勇所长代表双方签署了《燕麦杂交群体种质资源合作协议》,同时明确了双方未来将共同开展种质资源的评价、改良、创新及相关技术研究,提升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科研成果产出,实现双方共赢。
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黍子研究所、饲草所燕麦育种团队及河北大学燕麦基因组学与设计育种团队主要成员参加了此次签约仪式。
双方代表签署种质资源合作协议
河北大学燕麦基因组学与设计育种团队主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我国优异草种资源匮乏和可用于饲草产业发展的土地严重不足等问题,拟通过1)广泛收集全球范围内的野生和栽培燕麦种质资源,利用基因组学技术探究全球燕麦演化历程,揭示燕麦基因组进化与表型可塑性的遗传学基础;2)结合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技术挖掘与燕麦产量、抗性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解析燕麦非生物胁迫响应与生长发育平衡的调控网络和分子机制;3)基于基因组预测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突破六倍体燕麦高效的分子育种体系,加快燕麦优异基因的聚合并缩短高产优异燕麦品种的育种周期,实现燕麦的快速从头驯化和定向改造,并选育高产、优质、耐逆的燕麦新品种,相关研究成果已在Cell, Nature Genetics, Nature Plants, PNAS, Nature Communications, Molecular Plant, Cell Reports等期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