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蓝天精灵 共筑生态未来——2025年爱鸟周活动播撒绿色火种

仲春四月,繁花缀满枝头,候鸟振翅掠过晴空。为深入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生命科学学院紧扣万物共生的时节韵律,联合学校博物馆于2025年4月开展2025年"爱鸟周"科普教育活动。活动以飞羽为引,以自然为书,打造“探秘・聆听・践行”三重爱鸟学堂,将鸟类保护知识化作启迪青少年科学探索的密钥,在盎然春意中播撒守护生态的种子。

探秘鸟类王国:在标本与生境中解码生命智慧

河北大学博物馆化身“鸟类生存密码”沉浸式生态课堂,引导青少年们从喙型、羽毛到筑巢行为等方面理解鸟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百余件珍稀鸟类标本以候鸟迁徙、湿栖居、林间猎食等主题分区陈列,从优雅的丹顶鹤到神秘的雕鸮,羽毛纹理在灯光下纤毫毕现。当青少年们穿梭于"河北本土鸟类生态圈"主题时,声光电多媒体技术还原典型生境,恰似白洋淀的芦苇摇曳声与太行山雀的啁啾此起彼伏,让标本柜里的生命故事重新鲜活。

聆听羽翼之声:从观形辨色到闻声识鸟的思维进阶

生命科学学院打造“大中小共上一堂爱鸟课”互动式科普讲堂,引导青少年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鸟类、守护生态。科研人员聚焦“生活中常见鸟类辨识”与“鸟鸣声识别”两大科普模块,通过高清图鉴详细介绍麻雀、喜鹊、白头鹎等十余种城市常见鸟类,结合音频播放开展“听声辨鸟”竞猜互动,激发青了少年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笑声与惊叹声里,科学的严谨与自然的灵性完成了一场生动对话。

践行守护意识:让知识羽翼承载生态使命

露天校园构建“人鸟共生”思辨空间,引导青少年们进一步加强知鸟、懂鸟、爱鸟、护鸟意识。科普展架构成知识回廊,图文并茂的展示鸟类起源、演化史、生态习性与生存困境,从始祖鸟化石到现代城市鸟类的适应性进化,从迁徙奇迹到巢穴建筑学,系统阐释鸟类作为湿地生态“晴雨表”的核心价值,引导青少年们在认知鸟类的过程中,深入思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深层意义,真正实现让保护成为青春的共识,共同托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想象。

本次“爱鸟周”科普教育活动在高校的学术殿堂与小学的求知乐园间架起互通的桥梁,从标本馆里生命形态的精妙,到爱鸟课堂中候鸟迁徙的壮丽,每一次互动都点燃青少年内心的绿色火种,唤醒他们心底对万物生灵的热爱。未来,生命科学学院将持续深耕,以专业力量为笔、创新实践为墨,将严谨的科学知识与生动的教育形式深度融合,让“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破土生长。


上一篇:食汇团结情 共叙新征程——我院举办民族一家亲美食共享活动

下一篇:我院举办“我与团旗团徽同框,绽放风华时代光芒”五四青年节主题团日活动

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jiangyon...

图书馆

教务系统

办公系统

诚聘英才